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欢迎进入人类纯洁心灵共同空间-诗奴博客

大爱无情,大痛无声~`直击人性底线~纯原创

 
 
 

日志

 
 

[原创]什么是诗歌  

2007-06-11 04:40:08|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经常在一些朋友那里看到这样意思的留言:这是诗歌吗?因此想说几句。

      诗歌应该是用特殊的文字形式来携带某种思想的语言艺术,也可以说成是带有美感和精神内容的语言形式。很多动物都有它们的诗歌,例如百灵鸟,蝈蝈,蝉等,它们的声音就是它们的诗歌。人类的诗歌是源于原始社会时的劳动号子,譬如在获得一个猎物后从不约而同到故意约同地发出的一些用来表达欣喜的声音。这是以人为称的最早的口头诗歌雏形。以文字记录的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记载的多是民间口头创作的调子。用自然淳朴的标准来量度,《诗经》里的诗歌是最具美感的。后来的楚辞唐诗宋词就发展为以形式的严谨性为主流。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诗歌的形式得以开放,在自由放纵的形式里思想得以肆意驰骋;风格繁多,内容丰富,参与者众是现代诗歌的最大特点。

       但有些人,他的思维是直线式的思维,在接触了一两个点之后,就要求其他所有的点都要跟着那两个点后面排队。这种思想显然是极为狭隘的。这就跟要求天下所有的花都要开成牡丹花的模样一样无理。用西施的标准去衡量则天下永无美女,用东施的标准去衡量则天下所有都是美女。我们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容许百花齐放。牡丹有牡丹的天姿,野菊花有野菊花的风韵。毕加索的画,有人看了会以为还不如自己小孩的涂鸦作品;但有人能在那些夸张扭曲中欣赏到灵魂的舞蹈。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追求纯文学的人看来俗不可耐;但很多人却认为它要比那纯文学作品更具通俗化的吸引力。一曲《广陵散》,我想很多人听来就象敲木头一样索然无味;但就有人能体味到其中的清静优雅和深远悠长.......

       现代的诗歌,不限于形式,关键是要有内容,有思想,有灵魂,有令人产生心灵共鸣的东西存在。这也就是所谓的意境。反而觉得如果只是专注字句的精雕细琢,辞藻堆砌,语句新奇,流于形式主义,读不到任何有感于心的东西----这种作品虽然表面很美的样子,其实是没有生命力的。但今人却大多追求于此,以读不懂为美,以句奇段异为主流,忽视了思想的存在,这是一种畸形。不足为取。

      总之,广义地,所有有表达欲望的语言都是诗歌;但只有发自心灵的,携带生命感情的语言,才是好诗歌.

      才疏学浅之言,抛砖引玉之意!

2007年6月11日凌晨于深圳光明。诗奴。

下面是朋友的观点:

   

     雁霞://诗歌是什么?她是心灵的流露,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感,是心灵的呼唤,是与读者的共鸣,不能产生共鸣的诗歌至少不能是一首好的诗歌!诗歌不是辞藻的堆砌,华丽的语言只是诗歌的形而不是诗歌的魂......诗人的笔触所到之位就是能让人看懂,能融于心,能一起起舞歌唱!这是我个人多年来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对诗歌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诗歌是多棱的,那完全基于个体的视角和感知去解析诗歌了......

   

    一风://其实现代文学领域里,现代诗歌已是一个表达生活的主要文字组成形式之一.
但是,写诗的人是多了,看诗的人少了,真能读懂作者的诗的人就更少了.要不就不会有寻找知音知己之说了. 

   

人海孤鸿 //诗歌本是抒发情感的表白,是无界限无形式的意境展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诗的探索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此时的新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既继承了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又发扬了现代不拘的风格.如果我们只为写诗而作文那就没什么意义了,更不用说滥用辞藻的错误方法了.诗歌的语言艺术结合继承\发展\全面\完整\经典的主旨.通俗化或优雅都是发自内心的.

  

 大宝

诗歌是生命的心灵之舞

诗歌是人类的灵魂之音

诗歌带着鲜血和眼泪呵

诗歌也带着幸福和快乐

没有诗歌生命之花枯萎

没有诗歌人类将会绝迹

诗人的心是琴弦拨动呵

余音缭绕颤动每个神经

诗人是天问是奴隶是天使

诗人是擂鼓者是解放者呵

担当起你神圣的职责

给那幽闭的心灵开花

 

 卧龙先生://诗歌没有严格的定义。模糊概念不拘一格才可以写出荡气回肠读之有味的作品。

 仰望天空 :

 歌是谱了曲正在传唱的诗,诗是还没有谱曲而被大众吟咏的歌!

脱离现实地去追求纯文学是一条死胡同.怎么样去溶入社会,直至引领潮流是当代诗者的任务,也是诗歌的唯一出路!

 落叶飘香/// 诗所表达自己的思想便是诗的灵魂!没有思想就没有魂了.也就没有了诗的意义.

 午后阳光 ///诗者。歌也。歌者。心曲也


   

  评论这张
 
阅读(725)| 评论(4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